职教资讯 网站首页 > 职教资讯 > 正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进入了数字化阶段。从国家战略、政策要求、经济社会、国际趋势、技术条件等维度梳理了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从教育内容、学习方式、教师角色、评价方式、治理理念等方面阐述了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的变革趋势,按照“硬件建设是基础、数治理念是保障、专业升级是方向、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师素养是关键”的逻辑主线,分析了数字化赋能过程中校园建设、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资源开发、理念提升、投入保障等六个关键控制点,从个性化、社会化、泛在化、网格化等方面提出了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表征。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数治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脑科学等技术连续突破,教育与信息化融合的势头升级提速,进入数字化发展阶段。相对其他类型教育而言,职业教育点多、面广、线长,正处于从规模向内涵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用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是实现职业院校数字治理、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的前置性工程,也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提升新时代教育供给水平,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的时代意蕴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正重塑各行各业,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求强化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这也是教育回应数字时代到来的具体行动。
(一)国家战略有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沙巴体育平台:总书记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和数字经济、数字中国建设,多次强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力、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的结合点,肩负着人才培养、技术技能积累、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使命,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应先行一步,走在数字化中国建设的前列。
(二)国家政策有布局
21世纪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列一章,并列为十大项目之一重点推进。2012年正式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6年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8年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比较而言,职业教育信息化起步晚、投入少、底子薄、程度低,但是信息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更新迭代快,尤其是职业院校信息化队伍相对年轻,信息化改造升级的空间更大。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多个重要文件都将信息化作为重点内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提出“遴选300所左右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这些政策落地,都为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三)经济转型有需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围绕科技制高点和高端人才的竞争空前激烈。特别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了产业技术和岗位迭代,进而带来工作过程去分工化、人才结构去分层化、技能操作高端化、培养要求复合化等系列变化,正在重塑未来社会的面貌,将促使许多行业发生深刻变革,加快社会各行各业的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进而对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新的命题、新的要求。沙巴体育平台: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而要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最关键是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定不移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而实现自主创新和自主培养,就需要依托信息技术进一步向外开放,与产业体系、经济体系、社会体系、科技体系深度融通,使教育从慢变量成为快变量,进而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赋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四)人民群众有期盼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主题、新方向、新目标、新任务。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高质量教育的最显著标志就是优质多样。尤其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个体教育选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拘于单一的教育路径。传统大规模标准化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人民群众对大规模个性化教育的需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要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追求人民满意,回应人民期待,满足人民需要,其必经之路就是借助信息化提供更加公平、优质、多样、包容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教育机会公平,让每一个个体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为所有人提供持续学习、不断发展的终身学习阶梯,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做出更大贡献。
(五)国际发展有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认为,互联网和网络迅速兴起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网络,为扩展知识的全球公共舞台提供了条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后疫情时代的职业教育要顺应数字化发展潮流,使用沙巴体育平台:新技术如模拟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进行培训。欧盟委员会颁布《欧洲技能议程(2020)》,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速成课程和数字化志愿者计划,以提高数字化领域现有劳动力的技能。德国政府重视职业教育中的数字能力建设,推出“学习工厂4.0”计划,加快在职业教育中使用和普及数字媒体。英国政府发起“数字天才计划”,提高市民“数字化”能力,服务数字化经济。美国政府实施“教育与职业沟通工程”,设计和开发适应劳动力培训特点的课程及职业技能学习项目,配备先进的数字化终端设备。
(六)技术条件有支撑
20世纪90年代教育信息化发轫以来,受技术发展阶段性限制、理念前瞻性不足、技术标准化不统一、管理系统化整合不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教育信息化“信息孤岛”问题比较普遍。学校内部各信息系统相互之间功能上不关联互助、数据上不共享互换、应用上信息与业务流程相互脱节,院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数据烟囱”多次出现。但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急速演进,尤其是5G、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脑科学等关键技术群体突破、交叉融合,“云课程+智能技术+虚拟现实”的教育手段形成了新组合,适应未来大规模、个性化教育需要的信息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这些都为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二、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的变革趋势
在教育发展的历史中,发生过三次教育革命:第一次是以有组织的学习为特征,学习者在家庭、团体中向他人学习;第二次教育革命以制度化教育为标志,学校和大学在这一时期诞生;第三次教育革命以大众化教育为焦点,依靠印刷技术的革新,使知识和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前三次教育革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各自的突破,但教师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教与学的基本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接下来,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成为第四次教育革命的核心内容,智慧校园、智慧学伴、智慧管理等都成为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案头词”,也必将给职业教育带来全面的、根本的、颠覆性的变革。
(一)教育内容面临重大调整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数字化程度越高,就能越契合职业教育大规模、个性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有机构预测,未来二三十年,将有很多岗位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尤其是一些重复性和标准化的工作,更将被大量替代。与此同时,数字经济背景下将会产生大量新职业岗位,传统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具有简单操作技能的人员将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紧随数字经济潮流,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尤其要注重个性化的多元智能开发,培养人机合作的能力。
(二)学习方式面临重大改变
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个性化学习需求不断提出,学生将有沙巴体育平台:的学习选择权,学校也不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知识获取和分享将越来越以信息技术为中介。这些改变将让未来的教育方式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革,使大规模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特别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将全面支持创造和传播高质量的科学数字内容。随着数字化的深度影响,传统的学校功能可能被解构,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互联网技术开发和存储的海量优质教育资源,时刻冲击着实体学校的形态,在校内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同时,还吸纳了大量的社会学习者。有学者推测,以“云课程+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为主的教育手段新组合,将彻底改变20世纪初巴甫洛夫等提出的“训练—知识检验—训练”的传统模式。
(三)教师角色面临重新定义
职业教育经历传统学徒制和学校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现代学徒制,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工并无本质改变。在数字化时代到来后,学习资源跨界重组,学校功能、教师功能被解构,学习的组织管理方式面临重大调整。如何根据学生学习薄弱环节,提供定制化的课程服务,如何处理好工学关系,在管好校内教学的基础上管好校外实习,如何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人才培养,这些都成为职业院校教学面临的挑战,也是职业院校教师面临的挑战。换言之,数字时代将重新定义了我们的教师,可以预见,数字教育时代教师将承担沙巴体育平台:角色,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启发者、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的引导者、人际交往的参与者。
(四)评价方式面临重大改变
教育数字化转型后,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为学生的考试和评价提供客观量化的证据。其直接表现就是从单一的学业水平表现转变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在评价结论上也更加强调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即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自我发展情况,学生不需要跟别人比,只需要跟自己比。学校也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判断他适合的专业和学习方式,制订更加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推送更加精准的课程和学习内容。在学业评价中,更加强调客观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通过网络平台,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评价建议直接反馈给学生,最终在后期学习计划中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双向的多次选择。
(五)治理理念面临重大革新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获取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有意义且有用的信息的能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社会大众将沙巴体育平台:参与学校管理,教育组织的权力将从教师、学校向学生转移,教育治理权力将从政府向社会分布。信息化变革着学校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并逐步带来教育治理的基础性、结构性变革,大幅冲击学校内部组织结构向扁平化、网格化、专业化发展,也成为教育治理的数字化、智慧性和整体性特征。这些变化,要求职业院校加快推进学校管理的自动化、快捷化、透明化、个性化和智能化,更加注重价值引导,革新学校的治理体系。
三、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的理路辨析
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不可一蹴而就,应牢牢把握“方法重于技术、组织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的工作理念,按照“硬件建设是基础,数治理念是保障,专业升级是方向,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师素养是关键”的逻辑主线,不断强化应用、提质增效。在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中,还应把握好以下关键点。
(一)数字校园建设应从“有边界”走向“无边界”
信息技术极大地突破时间和空间对教育的限制,同时也给传统教育的组织方式带来了挑战。作为职业院校,一方面,要加快技术更新,联通校内行政、教学、学生、后勤等应用系统,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使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提高学校决策和管理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特别是要以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为抓手,以校本数据中心为支撑,健全常态化、全覆盖的学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推动数据的源头采集和实时采集,加大大数据分析应用的力度、深度和效果,将教育信息化融入治校理教全过程,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打破学校教育边界,利用和扩大人工智能在优化教育服务上的优势,服务构建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放大职业教育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的特殊贡献,提高全民素质和生活品质。
(二)教学改革应从统一标准走向个性定制
教育核心任务在于育人,数字化的根本目的是服务教育教学,要把信息技术融入教育体系,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推动教育体系的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和文化重构。职业院校必须主动迎接产业调整快速化、生源类型多样化、学习需求个性化的挑战,通过发展数字教育,改进传统大规模、标准化、整齐划一的教育供给,超越农业社会个性化、小规模的教育,超越工业化社会大规模、标准化的教育,建立起既可大规模覆盖、又可个性化支持的教育体系,让不同基础、不同人群、不同领域的学习者,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节奏参与学习,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深度融合,为教育变革提供新模式。
(三)专业建设应从伴随产业走向领跑产业
现代产业最大的特征就是数字化。职业教育应建立现代教育与现代产业的对接对话机制,把行业、产业、专业、就业联系起来,及时把产业界的创新创造传导给教师和学生。一方面,要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专业与区域产业发展匹配度分析、人才培养规格确定等教育教学管理各个环节,及时更新“专业目录”,支持和引导职业院校根据人工智能发展对职业岗位的要求变化,设置具有前瞻性和发展性的专业,让专业结构“跟上”产业发展。及时升级传统专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兴专业。另一方面,要重新理解数字时代如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建立适应数字时代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让我们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跑赢”产业,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
(四)资源开发应从创新引领走向共建共享
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镶嵌在社会人口、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既受到社会外部因素的强势拉动,又受到教育内部改革的积极推动。数字化赋能就要直面人民对更好更公平教育的需要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一方面,用新技术新理念创新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加快建设国家、省、校三级资源体系,做大优质资源的“蛋糕”。另一方面,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和共建共享,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校之间、师生之间广泛共享,利用互联网解决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努力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五)理念提升应从教师主体到全员参与
数字化赋能核心在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涉及学校管理人员、教师队伍、学生等角色,能否调动广大师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全体的数字意识和信息化能力是关键。一方面,要开展管理人员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增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专业机构和职业院校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另一方面,要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对信息进行检索、获取、分析、处理以及利用信息解决教育、教学、工作、生活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好信息技术“不会用”“不敢用”“不好用”等问题。同时,要根据各专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在标准中有针对性地设置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课程,建设适合职业院校教学需要的信息技术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培养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
(六)投入保障应从政府主导走向多元参与
数字化转型是主体多、投入大的大工程,要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既要重视政府投入保障,加大财政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动建设国家级、省级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系统设计学校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引导职业院校提升信息化基础能力,也要注重调动行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制度创新、方法创新、路径创新等多种途径,让沙巴体育平台:行业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为职业院校提供精准信息服务,在推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服务好产业行业转型升级和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形成良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
四、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表征
教育数字化的步伐不会停歇,只会越走越快。真正做到数字化赋能,需要理念跟得上时代、行动跟得上形势、保障跟得上发展。要从“经验主义”向“数据主义”决策转变,树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数据治理理念,决策不再“拍脑袋”,评价不再“凭印象”,管理不再“讲大概”。感知、判断数字化赋能的成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基本判断。
(一)教育供给个性化,给学生提供沙巴体育平台:选择
数字化赋能的终极目标是化解“标准化”和“个性化”之间的矛盾,能否精准了解学生认知结构、能力结构、感情特征,并通过信息技术呈现出最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特征的知识与内容、策略与方法,最终打破一起入学、一起学习、一起毕业、一起就业的传统办学模式,既是检验赋能成效的显性标志,也是职业教育供给是否高质量的判断标准。
(二)教育服务社会化,更加强调多方协同合作
跨界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未来数字赋能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每个人既是知识的生产者,也是知识的消费者,还是知识的受益者。能否促进实现教育方式、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核心要素的深度变革,平衡好学习消费者、内容提供者、教学服务者、效果评价者和证书提供者的价值诉求,最终形成一个需求个性化、资源协同化、角色多样化的服务集合学习社区,既是数字化赋能水平直接表现,也是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价值体现。
(三)教育业态泛在化,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可学
数字教育时代,学校的育人空间从实体空间走向虚实结合的新型育人空间,学生不在集中学习,学习内容的来源、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不再是同样年龄、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固定教师、固定内容。能否打破学校传统的班级建制,建立更加开放的供给体系、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更加有效的评价模式,既直接反映了学校数字转型升级的水平,也决定职业院校在互联网教育企业新形态下的竞争力和办学空间。
(四)教育治理网格化,管理更加人性更加高效
随着数治理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金字塔的组织方式将被扁平化的组织形态所取代,参与学校管理发展的主体更加多元,由权利集中式管理转向权利分散式,学校内部结构之间的位置更加平等,由过去的树形结构转向网状组织结构。能否及时快速形成数字治理体系变革,既决定数字化赋能的进程,也是数字管理、数字校园建设能否落地的组织保证。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11期
作者:张青山,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工人运动史、职业院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