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资讯 网站首页 > 职教资讯 > 正文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沙巴体育平台: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要求各地从完善职教教师标准、健全培训体系等方面促进职业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各地教育部门如何落实要求?在全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工作调度会议上,山东、广东、浙江、河北等地分享本省在提升职教教师素质方面的经验、思考与展望。
坚持改革创新 打造职业教育强师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孙晓筠
近年来,山东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深入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着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打造品牌项目
构建职教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我省深入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重点从6个方面加快构建培养培训体系。
一是推进落实“五个一”重点任务,建设一批优质基地、培育一批品牌项目、制定一套管理制度、打造一支专家团队、搭建一个管理平台
二是建立“省级统筹规划、项目办组织实施、视导组质量监控、系统支持保障”的衔接有序、运转高效的“四保障”工作机制。
三是形成“项目研制、需求调研、年度规划、申报评审、签约付费、组织报名、运行实施、视导检查、履约验收、绩效总结”“十步”工作流程。
四是建设一套初、中、高三个级别、涵盖13个专业方向的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分级培训与考核标准。
五是培育一批名师名家。实施中职学校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培养齐鲁名校长41人、齐鲁名师147人,有16名中高职院校教师入选国家有关人才项目,3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六是创新实施示范引领项目。依托15个“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引导37所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对标国内高水平高职院校,培育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群建设带头人。
聚焦课堂教学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我省紧紧抓牢课堂教学主阵地,围绕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从3个方面推进。
一是加强教学能力培训。每年开展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教育教学理论研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等项目,帮助教师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能力。
二是举办教学比赛。每年举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以赛促训。去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29项,居全国第二位
三是强化教学研究。立项省级职业教育教改项目518个,2018年46项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获得特等奖,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首个教学成果特等奖。
强化企业实践
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我们坚持把“真操实练”作为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有效路径,让其真正成为技术能手、能工巧匠。
一是搭建实践平台。认定了125组“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和企业”,通过设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访问工程师、企业科研服务等方式,组织教师到企业深度实践。
二是引导校企人员双向流动。企业人员到职业院校兼职纳入企业业绩考核,职业院校教师在企业实践作为职称评聘重要依据。
三是培育青年技能人才。实施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培养计划,每年遴选100名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技能水平。
加强管理改革
激发教师队伍内生活力
一是下放院校用人自主权。明确职业院校自主组织教师公开招聘,对技能大赛获奖人员适当放宽工作经历限制,对业界优秀人才可采取直接考察的方式进行招聘,并明确学校20%的编制员额可自主招聘兼职教师。
二是深化职称评聘改革。在高等职业院校实行职称自主评聘,规范评聘程序,完善评价标准,克服“五唯”等倾向;在中职学校,将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至设区市,完善了职称评审标准。
三是搞活绩效工资分配,明确奖励性绩效工资实际分配总量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占比一般不低于70%;明确公办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水平最高可达到所在行政区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5倍等。
四是强化培训经费保障,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用于教师培训,明确高职院校按照教师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发展经费的要求,保障教师专业发展。
下一步,我省将全面落实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方案,重点在职教师资培养、双师素质提升、教师管理改革等三方面做好工作。
多措并举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李璧亮
近年来,广东省围绕教育部沙巴体育平台: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出台职业教育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双师型”队伍建设意见等系列政策性文件,职业院校教师职前职后发展机制基本建立。
2021年,全省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达62.5%,“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占比超过65%;中职学校“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占比超过62%。
深入推进管理改革
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为了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在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的基础之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固定岗+流动岗”的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实行职业院校教师编制动态管理、以周转编制自主聘任兼职教师,设立产业教师(导师)等流动岗位,推进解决当前全省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所面临的师资紧缺问题。
二是加强兼职教师管理。指导高职院校自主开展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认定,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2021年,高职兼职教师人数达到2.8万人,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比达1:1.7。
三是深化教师考核评价和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落实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自主评审,自2017年起将职称评审权下放到高职院校,高职院校自主评审、按岗评聘,制定中职教师职称标准条件。
建强职教师资发展体系
着力提升教师素质能力
一是做强职教师资培养主渠道。将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专业纳入我省“新师范”建设范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开展本科层次职教师资培养,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学相关专业学术型硕士和职教领域专业型教育硕士的研究生培养。“十三五”期间,本科和硕士层次职教师资培养规模逐年上升,共培养职教师范本科生6300名,职业教育领域专业型教育硕士1300名。
二是强化专业教师“双师”素质。2021年,全省培训中职学校教师8.18万人,比2020年增加96.5%;全省培训高职院校教师4.5万人,比2020年增加40.6%。依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成立省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依托职业院校和大中型企业等共建的27个“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3个国家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保障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三是加强职业教育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建设。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引育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和专业领军人才。2021年,我省新增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5支(职业院校2支)、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5支,2022年新遴选出职业教育“双师型”省级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38个。
持续增加财政资金投入
提高职教师资保障水平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省财政每年安排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提升包括教师队伍建设在内的职业教育整体质量。在培训方面,2019年以来,中央财政、省财政每年投入省职教师资培训经费5000余万元,同时,全省启动实施“新强师工程”,省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用于支持各类教师队伍发展。
二是强化教师工资福利保障机制。对职业院校采取协议工资制、年薪制等方式给予高层次人才的分配收入总量实行单列核定,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允许科研人员在岗创业或到企业等兼职,并按规定保证基本工资标准及晋升薪级工资。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以“双师”素质为导向的新教师准入制度改革,完善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机制,深化教师考核评价改革,为促进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力师资保障。
以团队建设为突破口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 汤筱疏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近年来,浙江省以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重要抓手,大力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2022年4月,我省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做法和6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建设做法入围教育部典型案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明确责任分工
构建团队建设组织体系
我们建立了省教育厅为主导、设区市教育局协同配合、职业院校为主体的职业院校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组织体系,构建省—市—校分级管理、分级建设、分类发展的建设体制。
目前,浙江省已经建设了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606支,其中国家级团队31支、省级团队50支、市级团队154支、校级团队371支,团队成员6000余人,覆盖全省所有高职院校和40%左右的中职学校,初步构建了以国家级团队为龙头、省级团队为骨干、市级校级团队为主体的分层分类、专业(群)全覆盖、体系完整的职业教师团队建设体系,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加大政策支持
织密团队建设保障体系
省教育厅把职业院校教师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成效作为国家、省“双高”建设和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等项目的重要评价因素,引导职业院校向创新团队建设配置优质资源。
我们借鉴国家做法,设立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课题,支持50个省级团队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加强建设经费支持,2022年全省安排500多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国家级团队和省级团队,各地和职业院校相应安排配套经费,用于课题研究、研讨培训、资源开发、校企合作等团队建设工作。优化对团队教师的激励措施,将教师参加团队并取得成果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激发职业院校特别是创新团队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推进机制重塑
打造团队建设创新体系
为贯彻协同发展理念,浙江省紧扣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搭建中职教师和高职教师一体化建设和交流平台,建设50个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省级示范团队,推动中高职教学创新团队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科学有效衔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加强职业院校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根据教育部统一安排,我省2批31支国家级创新团队参与了20个专业协作共同体建设,其中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院校的8支团队作为协作共同体牵头单位,立项30项课题,明确任务分工,合作开展项目研究。
立足一流标准
筑牢团队建设质量体系
依托浙江省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我们搭建交流学习平台,组织开展国家级创新团队建设典型经验交流会,推进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学课程体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块化教学模式等团队开发资源的共建共享,11个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入围全国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10个示范性虚拟仿真沙巴体育平台获批国家级基地。
我省开展分层分类培训,政府、学校及企业深度合作,为团队负责人、骨干成员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全面提升团队各梯队层级成员能力水平。全省有4支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团队入围国家和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我们还强化建设质量评估,以绩效和成果为导向,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建立期中评估和期末验收等制度,加强团队建设的过程管理,通过专家评估和第三方评估,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建设经费分配与建设成效挂钩,2022年对6个入围教育部典型案例的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给予重点激励,深层激活团队潜能。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统筹、集中资源推进全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研究制定“双师型”教师建设标准,建设好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协同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春生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启动后,河北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专家研讨论证,科学制订建设方案,持续推进团队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指导分级创建
打造团队梯次
河北省将创新团队建设与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双高计划”等紧密结合,确定了以建设国家级创新团队为示范引领,分级创建省、市、校级创新团队的工作思路。
3年来,全省共有19个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同时,通过两批遴选,共立项建设202个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40个省级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并围绕相关专业领域组建了20个国家级、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协同推进共同体。各市、校也开展了市级、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使全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呈现出网络化、集群化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
示范引领带动
实现团队集成
我省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纳入职业院校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项目规划,确定由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担任“相关专业领域团队建设共同体”牵头单位,承担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教师培训项目,对各专业领域团队建设共同体教师实施培训、专题研修和咨询督导。
培训项目按3年计划实施,采用“2+1”的研修方式,即前两年培训培育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同时,也对“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进行培育,第三年依据前期督导验收情况,加大一批优秀团队培育支持力度,从中产生一批“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我们通过开展针对性强的系统培训,帮助省级创新团队认清建设目标,明确建设任务,优化建设方案;通过建立省内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初步形成团队间交流合作、人员互派、共享资源、辐射带动和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
例如,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建筑信息模型制作与应用领域国家级创新团队,承担了该领域的省级创新团队培训任务。学院充分发挥国家级团队的辐射带动作用,联合全省11个建筑专业省级团队,组建起省域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依托这一平台,多所院校之间形成了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协作网络,与中铁十八局、中建八局等十几家企业及科研院所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联合攻关雄安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片区安置房项目、墙面涂料等项目建设重点课题。这既推进了重点课题研究,又培养了创新团队后备队伍。
“双师”政策引导
提高团队素质
2021年,我省研究出台了《河北省深化“双师双证”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加强了建设高水平、结构化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政策引导,促使创新团队成员全面提升自身“双师”素质。
截至2021年底,我省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任教师占比达到57.5%,中职学校占比42.6%,较“十三五”末提高约5个百分点。
依托资源建设
增强团队能力
为促进创新团队跳出舒适区,钻研教学,改革创新,我省通过开展省级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和数字教材等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有效增强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教学能力。
截至2022年4月底,全省共建省级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37个、精品在线课程518门、虚拟仿真实训课程18门、数字教材7种。据统计,河北省职教在线精品课程达到1254门,课程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各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规划,落实我省团队建设、管理、激励等一系列制度举措,加强团队建设工作的咨询指导、业务培训、绩效评价和督导检查,确保团队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从而取得更大成效。
来源:中国教师报